
春节前后,本人荣幸受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相关领导及老师的邀请,进行了多次的碰头交流,主要探讨的内容是华南农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整体课程的优化,包括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知识结构及课程内容的设计,甚至未来还会涉及到老师的课程设计、内容评审、工业工程案例的汇整及相关实验实习的方式,最终希望能够真正将工业工程学子培养为能够快速接地气落地的人才,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等三大目标的塑造。
此次教学改革的参与,作为一个仅仅是草根出身的IE人,但结合超过15年工业工程实务工作经历过程中对企业的了解,以及对众多应届IE生的了解,使我深深的感触到中国工业工程的春天来了!为什么会有如此看似夸张的感叹,主要基于如下几个原因。
1、当前工业工程师的需求缺口巨大
谈到专业,谈到学校,谈到学子的培养,必须是要符合社会的需求为目标展开。且不说全球大环境的状态,就国内的产业界发展来看,都是一个效率与竞争的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洗牌,面临变革的需求,IE作为一个专门为产业提供优化的效率工程师而言,在当前的需求是非常缺乏的。 就制造业而言,本人在近8年辅导上百家企业来看,几乎每一家都需要设置专门的工业工程团队,然而真正落实成立的不足3成,这里的原因多数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业工程师来承担这一角色。没有成立该部门的结果就会造成持续改善活动无法被有效推行,错失竞争力提升的机会。
2、学校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最源头单位
自打我们3岁从幼儿院开始,我们就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其目的就不用多说。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个不同阶段的学校培养都是在让我们学习不同的素质与专业能力,为未来社会的生存成长提供保障。 作为四年的本科学习时间,不管是从课程的设计,还是从时间的充足性上看,都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机会与条件,当然这里面会因不同的学校、环境、师资及教学模式上而存有差异。但无论如何,学校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源头单位,因为没有几家企业真正意义上愿意承接一无所知的新员工,给出很长一段时间来进行素质及专业的培养,大家从心底里面都渴望新人进来就能快速上岗。
3、科班IE生是未来工业工程的主体力量
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所谓的草根或半路出家)的IE人,我一直都很羡慕嫉妒那些科班出身的IE,因为他们经历过学校至少四年的专业导师训练,围绕工业工程专业从“德智体”上都有经历过系统的认知,虽然实践上缺乏,但这是可以理解的,毕业是学子,玩笑点儿讲,还是孩子。 当我们去好好盘点那些国内知名大、中型企业在招募工业工程师时,你会发觉他们要求都是本科学历、工业工程专业。或许我们资深实践的工业工程师会对应届毕业生有不屑的眼光,但我们必须要能够理解企业为什么会招募具备该专业学历的原因,那就是他们的综合素质更符合该职位的需求,他们从理念、专业上更容易成长,成长的快了,自然实践的收获也就大了。 如果我是一间企业的HR,我也会优先选择对口专业的高学历人才。
4、教育体制改革是必然,行动已开始
这几年由于职业的原因,也经常会与国内高校合作交流,那么对于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方式也大致有所了解,包括此次华南农业大学工业工程课程的改革参与,更是深深的体会到了教育体制的一些不足。相信这不仅仅是工业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其它更多的专业领域也会存在教学效果不足的问题。 不过,不用担心,不足只是过去存在的,当前的中国改革是在各行各业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已大刀阔斧地启动了,至少我所了解到的工业工程专业相关的改革文件已下达,我相信除了华农,还有非常多的高校已在行动,他们会根据国家要求的实务框架,结合社会的真实需求,重组优化相关的课程结构、教学模式。 我相信,未来的工业工程学子在经过本科培养后,综合能力一定会大有进步。
革命尚未成功,将士仍需努力! 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是一件好事,但也并非容易之事,学校不仅要开放思维,还要优化整合不同的资源,尤其是社会资源。这一点,华南农业大学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做到了,两间学校该专业领导主任及核心老师,都愿意以一份开放、务实的心态,在近3年陆续与中国工业工程师联盟这个民间草根社团交流,他们愿意抛开与一切所谓“高大上”的机构合作,愿意与联盟这个用心、务实的工业工程圈子一起,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国工业工程的推动与发展,做出更多实务的行动,值得赞赏! 2017年的春天才开始,一切都是美好的,让我们携手共进,行动起来吧! |